中華金葉榆(拉丁文名Ulmus pumila cv.jinye.)也叫金葉榆。榆科榆屬,系白榆變種。葉片金黃色,色澤艷麗,質(zhì)感好;葉卵圓形,比普通白榆葉片稍短。是河北省林業(yè)科學(xué)研究院的黃印冉、張均營高級工程師培育的彩葉植物新品種。
中華金葉榆,榆科榆屬,系白榆變種。葉片金黃色,有自然光澤,色澤艷麗;葉脈清晰,質(zhì)感好;葉卵圓形,平均長3-5cm,寬2-3cm, 比普通白榆葉片稍短;葉緣具鋸齒,葉尖漸尖,互生于枝條上。金葉榆的枝條萌生力很強,一般當(dāng)枝條上長出大約十幾個葉片時,腋芽便萌發(fā)長出新枝,因此金葉榆的枝條比普通白榆更密集,樹冠更豐滿,造型更豐富。
在砧木兩米左右處鋸斷,削平茬口,在斷面中心用嫁接刀由上至下垂直劈一刀,深度2.5cm左右,在接穗下端一個芽的兩側(cè)各削一刀長2.5cm左右的楔形斜面,使有芽的一邊稍厚,另一邊稍薄,削面要平。用嫁接刀把砧木劈口撬開,將接穗厚邊向外慢慢插入劈口內(nèi),使砧木劈口外側(cè)形成層與接穗外側(cè)形成層準(zhǔn)確對接,并讓砧木緊緊夾住接穗,一般可同時插兩根接穗,較粗的砧木可劈“+”形插4根接穗,然后用15-20cm長的薄膜條從下至上綁緊。
在砧木兩米左右處鋸斷,削平茬口,選樹皮平滑的一側(cè),先用嫁接刀在斷面斜削一刀,成一小斜面,再在斜面中央的部位切一深達(dá)木質(zhì)部的豎口,切口長度稍短于接穗的大削面,在接穗下部削一長約2-3cm的斜面,削面要求薄而平,在其背面的兩側(cè),淺削去表皮,然后將接穗大斜面向木質(zhì)部,順砧木切口插入,深度以大斜面在砧木切口上微露時為適。綁縛方法同劈接。
適用于一年至二年生白榆苗做砧木的嫁接,方法同上,一般一株砧木只插一根接穗,嫁接后綁好。
按嫁接時間分為夏季芽接和秋季芽接,按嫁接部位分為高接和底部接。
中華金葉榆對寒冷、干旱氣候具有極強的適應(yīng)性,適宜生長區(qū)域為北緯47°10′至22°11′(黑龍江伊春至廣東中山),東經(jīng)133°56′至79°55′(黑龍江雞西市至新疆和田),橫跨熱帶、亞熱帶、暖溫帶、溫帶、寒溫帶五種氣候帶。
中華金葉榆對寒冷、干旱氣候具有極強的適應(yīng)性,抗逆性強,可耐-36℃的低溫,同時有很強的抗鹽堿性。工程養(yǎng)護管理比較粗放,定植后灌一兩次透水就可以保證成活。
鄢陵金葉榆的觀賞性極佳。初春時期,鄢陵金葉榆便綻放出嬌黃的葉芽,似無數(shù)朵蠟梅花綻放枝頭,嬌嫩可愛,早早給人們帶來春天的信息;至夏初,葉片變得金黃艷麗,格外醒目,將街道、公園等景點打扮得富麗堂皇;盛夏后至落葉前,樹冠中下部的葉片漸變?yōu)闇\綠色,枝條中上部的葉片仍為金黃色,黃綠相襯。
鄢陵金葉榆 屬于中華金葉榆的一個品種,自金葉榆培育成功之后,其即刻成為了綠化工程中的寵兒,特別是在北方的苗木市場,因為它的出現(xiàn)打破了北方入秋以來沒有彩葉植物的格局,鄢陵,作為北方花卉苗木第一縣,從一開始就對金葉榆的成功培育十分關(guān)注,自引進中華金葉榆之后,在鄢陵氣候,人工的精心養(yǎng)護培育之下,逐漸的形成了有鄢陵當(dāng)?shù)靥厣慕鹑~榆——鄢陵金葉榆。
鄢陵金葉榆生長迅速,枝條密集,耐強度修剪,造型豐富。既可培育為黃色喬木,做為園林風(fēng)景樹,又可培育成黃色灌木及高樁金球,廣泛應(yīng)用于綠籬、色帶、拼圖、造型。鄢陵金葉榆根系發(fā)達(dá),耐貧瘠,水土保持能力強,除用于城市綠化外,還可大量應(yīng)用于山體景觀生態(tài)綠化中,營造景觀生態(tài)林和水土保持林。